近日,第六届中国公路学会公路微创新大赛结果正式揭晓。科研院凭借“结构变位简易感知报警系统研发”与“高速公路轻量化智能巡查设备”两项成果,分别荣获“结构工程类”金奖和“交通工程及信息化类”铜奖,展现了科研院在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中的强劲实力。
结构变位简易感知报警系统
“结构变位简易感知报警系统”围绕桥梁、边坡等工程结构的实时安全监测需求,创新研发了基于机械式触发与分级预警的轻量化装置,有效克服了传统电信号类位移计数据漂移跳变、系统误报频发等技术问题,可实时捕捉结构的异常变位,在异常状态下自动触发现场报警装置并将数据和视频同步上传至在线平台。目前,该装置已在沈阳环城高速桥梁、丹东市政桥梁、朝阳国省干线等桥梁上成功布设,累计稳定运行时长超12个月,其综合经济效益显著,单套设备采购及安装成本较传统技术降低80%,在保障工程结构安全的同时大幅提升了安全防护系统的经济性与实用性,为重大基础设施的智能化运维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结构变位简易感知报警装置
结构变位监测现场实景图
高速公路轻量化智能巡查设备
“高速公路轻量化智能巡查设备”是一款自主研发的高集成度智能化系统,深度融合了北斗高精度定位、RTK差分定位、计算机视觉及边缘智能等技术,实现从数据采集、病害识别到精准定位的全流程自动化处理。该设备采用一体化设计,适配多种车型,30秒即可完成安装并实现即装即用。其单帧图像处理时间低于50毫秒,在100公里时速下仍可稳定连续采集高清路面数据,为智能分析提供高精度数据支撑。通过动态检测与智能分析的协同优化,显著提升道路病害识别效率,推动公路养护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设备组成
识别结果示例
两项奖项的获得,既是对科研院在智能交通与工程安全领域长期技术探索的鼓励与肯定,也激励着团队在技术创新、工程实践及学科交叉应用方面继续深耕。下一步,科研院将聚焦新材料应用、平安交通、绿色低碳等新兴重点领域,持续深化技术攻关,着力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加速推动科研成果向工程实践转化,为推进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和创新动能。